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核心题库_圣考学习网

  内容:

一、选择题

1.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在7+2之间最好

D. —般说来,编制问卷的题目越多越好

【答案】D

【解析】试题是问卷的主体,在编制问卷时不但要注重试题的质量,而且还要注意试题的数量,题目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适量。

2. 要实现从经验事实向科学理论的转化,必须把握的基本点不包括( )。

A. 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B. 科学的抽象在促使经验事实向科学理论转化并保持二者动态的一致中起着中介作用

C. 教育评价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参照

D. 寻求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生长点

【答案】C

【解析】教育实践和实验是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进行教育研究必须扎根于教育实际。实现从经验事实向科学理论的转化,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点:①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源泉;②理论的方法——科学的抽象在促使经验事实向科学理论转化并保持二者动态的一致中起着中介作用;③寻求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生长点。

3. 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 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B.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C. 为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D. 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答案】C

【解析】有了教育的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教育要现代化,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就必须通过教育研究,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结构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①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②通过教育

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4. 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 )。

A. 实验报告

B. 学术专著

C. 观察报告

D. 调查报告

【答案】A

【解析】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闭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全面系统了解,为他们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因此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对该实验的总结与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5. 不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主要来源的一项是( )。

A. 社会实际发展需要

B. 学科建设需要

C.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

D. 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D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②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③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④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⑤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⑥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⑦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6. 下面关于定性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B. 作为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

C. 其研究程序不具有弹性

D. 在内容上是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答案】C

【解析】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7. 文献检索中的跟踪法,指的是( )。

A. 逆查法

B. 顺查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答案】C

【解析】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8.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 )。

A. 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B. 有效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C. 客观性、可测性、通俗易懂

D. 主观性、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答案】A

【解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客观性。指标体系必须反映目标总体,与目标一致;②可测性。也称有效性,指确定的每个指标都是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应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③简易可行。指标体系不宜庞杂,要在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指标体系,剔除信息量少、区分度和效度不高、操作困难的指标,不断改善指标体系的品质。

9. 依据唯物史观,关于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古与今

B. 史与论关系

C. 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①古与今关系即研究历史与研究现实的关系;②史与论关系实质是史料与史学关系;③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在选择、批判基础上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创新,三者是同时交织在一起出现的。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0.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除了( )。

A. 专业结构

B. 智能结构

C. 年龄结构

D. 体能结构

【答案】D

【解析】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①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的参与,需要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②智能结构;③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要尽可能老、中、青结合。

二、简答题

11.以当代西方为例,说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多元趋势。

【答案】(1)对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企图用生物体的需要和冲动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用生物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教育及其它社会问题。而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起源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的发生学方法,如皮亚杰通过儿童智慧产生发展的研究,创建了发生认识论,提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的连续的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一些学者用发生学方法并结合历史比较法、结构功能法去探索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及本质等问题。近年来从动物行为论理解,强调儿童的生物性遗传对于本身及与他人的互动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学习就是形成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决定作用,强调通过上具来制约认识发展,强调行为的强化和训练。研究的是可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3)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如美国学者Simon (西蒙)的信息加上理论,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功能粗略相似,工作方式一致,都是信息加工系统,而且都是符号信息加工系统,学习就是利用有限的工作记忆来进行一系列的符号操作过程。因此人的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来模拟,可以由一些基本的信息加工程序加以实现。

(4)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等方法。从社会和地理空间结合角度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地理学方法,研究社会区域与家庭的教育功能,社区多层次协调教育网的结构及教育条件。同时涉及教育生态环境,探讨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风俗、社会规范、社会舆论——显性的与潜在性的——形成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如何对社会影响进行有效控制。西方现代解释学认为,只有当人的行为被看作是有意义的行动时,才能获得关于社会生活的真正知识。因此把研究人的理解活动作为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在解释教育现象时,首先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析构成的复杂因素,并放在一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生物、政治等背景中加以综合考察。

(5)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教育与发展观,都足以联系外部事件来说明发展。

(6)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从杜威、蒙台梭利到柯尔伯格等,强调意识和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从本能、人格结构、心理发展阶段来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特征,艾瑞逊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则强调社会制约、儿童主动性与社会适应性。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发展,反映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过程。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这就是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身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因此我们在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指导,从本质上加以把握,以防误入迷路。

12.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答案】教育研究的问题从产生和发现的渠道或途径来说都很广的,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

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这是大中小学教师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这就是指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同时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综合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选题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的选题原则以及选题来源范围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只有这样,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才会更有意义,更加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1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宂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

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论文内容要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减”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层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持甚高,故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

14.简述近些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辣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如何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的效能,重要的在于要科学地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近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理论研究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热衷于介绍、引进国外教育理论转到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借鉴现代西方理论学派的合理思想,从而缩短了与世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距离,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专注于对经典理论的诠释和某个思辨体系概念范畴的推演考察的封闭式研究模式,深入到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并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探讨现代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数学、

逻辑学、系统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等等。

正是理论研究的发展,迎来了建国以来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就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

15.简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每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教育理论指导,已有的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抽象概括而形成不同的结论。当前,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关键问题是端正教育思想,确定现代教育观念。

(2)通过不同教育观点、教育体系间的争辩、互补、包容、深化和扩展,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将形成各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没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论争,就不会产生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没有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论争,也就不会有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正是通过每个时代不同教育学派的争论,不断淘汰错误的认识,不断完善正确的认识,不断纠正由于时代历史局限所造成的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从而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向科学化水平一步步地迈进。

(3)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教育历史发展趋势的一致,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的统一。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是以累进性演变为主,即以继承某种研究传统为主,不断改善原有理论,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演变,即通过批判某种传统,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从而使研究方法论在渐进的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

16.简要说明在教育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文献检索。

【答案】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国或一地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宂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

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资料,从而避免做前人已解决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正是教育文献的以上重要作用决定了在教育研究中必须进行检索。

17.简述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答案】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

(1)研究理论化程度提高(强调理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提高;理论地研究教育,关注构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用哲学认识论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综合运用。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研究目的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强调应用价值;研究实施强调大教育观,采取系统结构的观点;研究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组织形式强调科研群体,使个体优势互补,结果评价具有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在提高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实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强调教育实验并提高其科学水平;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研究定量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18.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

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还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反映出反复性、继承性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的重演”。考察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内容框架及方法特征,都能找到以往理论的痕迹。

理论研究上的这种批判性与继承性,也说明理论研究不可能一次到位,一次研究可能只解决某一个问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需要不断地以新理论代替前一个理论。既保留原有理论中合理成分,又不断地发展这种科学成分,从而实现认识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的发展。

综合上面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别于实证研究,理论地研究教育,在其直接意义上是以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及过程,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这是一种理性研究的方法。

三、论述题

19.试论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并说明你是如何进行选题的?

【答案】研究课题的确定通常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同时,选定的题目还应该有价值,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它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较高的外部价值。衡量选定的题目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时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科学性强的研究课题指导思想及研究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分、合理。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研究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含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提倡“实”、“小”、“新”。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行性。

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课题。

③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提出过早,问题会攻不下来。提出过晚,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新意,失去了研究的价值。这里,有一个胆识问题,善于抓住新课题,又要注意时机。缺乏胆识,抓不住时机,也就出不了研究成果。

进行选题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二是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是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是要进行课题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20.试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

【答案】科研群体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群体的整体性的功能,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増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

所谓聚合力,是一种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自觉地服从于同一活动目标,形成浓厚的团结协作气氛,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要形成合力。缺乏凝聚力的科研群体是很难胜任高难度、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的。

要使科研群体有强的聚合力,关键在于需要有良好的科研氛围,表现在群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并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奋斗;表现在群体成员对集体荣誉的自觉维护,严肃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并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合作。而每一成员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又取决于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作风民主的领导核心。

(2)科研群体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按系统科学方法论观点,任何系统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功能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结构的程序。科研群体的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同样关系到群体研究潜能的发挥。

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的参与,需要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带有综合性或边缘性质的研究课题,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优化组合。

②智能结构。据大量研究说明,不同人有不同的智能特长,有人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和推导演绎,而有的人却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有的人善于观察实验和操作,有强的动手能力,有的人则具有出众的理解力和很强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能力,因此,需要根据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搭配人才结构。

③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要尽可能老、中、青结合。老一代研究者理论功底雄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考虑问题辩证而全面,但体力和精力有限。中年研究人员年富力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青年研究人员朝气蓬勃,知识结构较新,思维敏捷,不拘泥于陈规,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经验,阅历较浅。三部分人结合,将发挥出结合的研究效益。

(3)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①首先要制定科研工作条例,作为科研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活动依据。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阶段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明确确定本地区、本单位一定时期内科研的主攻方向和研究重点,避免选题重复。

②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即做好课题立项、论证、阶段检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负责任务的组织落实,了解检查和督促课题进展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组织好初期的课题论证、中期课题检查和后期的成果评价与鉴定。要将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③要建立科学研究资料情报网络和信息库,加强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交流。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拨专款没立教育科研基金,尤其是对刚刚起步的有发展前景的富于生命力的新学科领域研究课题,以及青年研究工作者,给予重点扶持。

综上所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涉及面非常详细可行,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灵活运用。基本原则来源于实践,更进一步的服务于实践,应用

于实践。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原则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有的放矢,科研群体得以优化组合。

一、选择题

1. 参考性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具有( )。

A. 原始性

B. 主观综合性

C. 客观报导性

D. 客观系统性

【答案】B

【解析】参考性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更加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有主观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2.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

A. 经验一分析范式

B. 社会批判范式

C. 诠释一理解范式

D. 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3. 下列对于调查访问的述说正确的是( )。

A. 在访问时,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答案】D

4. 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关系分为( )。

A. 经验范倒法、历史和解释法

B. 纵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

C. 定性分析比较、定量分析比较

D. 同类比较研究、异类比较研究

【答案】B

【解析】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分为纵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

5. 下面关于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的表述恰当的是( )。

A. 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

B. 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推广。

C. 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扎实的理论研究之后可以直接用于推广。

D. 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信息有了大概的掌握,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深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6. 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

A. 外部评论

B. 内部评论

C. 辨伪评论

D. 证真评论

【答案】B

【解析】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accuracy ), 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一般而言,影响文献内容正确性的主要因素是: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记载的真实程度;著者的偏见和动机;以及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7.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

A. 更具客观性

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 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答案】C

【解析】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在访谈过

程中,调查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重复解释,使被调查者了解问题的实质。

8. 教育科学的思辨性研究( )。

A. 可达到普遍性认识,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主观的分析会不同程度代替客观现实

B. 可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主观的分析不会代替客观现实

C. 不能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主观的分析会代替客观现实

D. 不能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的主客观的分析都不会影响客观现实

【答案】A

【解析】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因此要看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注意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借助形象思维。

9. 历史研究方法系统中的第三层次是( )。

A. 笛卡尔唯理论的方法论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D. 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C

【解析】历史研究方法系统中的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这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它为教育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是通过历史研究建立理论体系,所以是历史研究方法系统的最高层次,但又是研究的落脚点和保证。

10.关于比较研究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比较研究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选择更加科学可取的对象,从而探索规律

B. 比较研究仅是一种收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C. 比较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在相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D. 比较研究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

【答案】D

【解析】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僚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比较,也是一种认识。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简答题

11.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比较研究法同样存在一个基本的实施程序。各国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见解。

(1)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①纪实一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

③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论。

④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2)综合各家对于比较研究法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出,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

③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

④作出比较结论。

最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

12.古代中国研究教育方法论观点的特点?

【答案】(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13.联系实际,叙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调查人员无论是个人或集体,都应充分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应抓好如下几方面:

(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课题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2)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就是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调查对象要根据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来选取。不同的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3)起草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就是要调查的项目内容,它是搜集资料的依据。草拟调查提纲

以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

(4)制订调查计划。调查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调查课题,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及范围,调查地点及时间,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步骤及日和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调查计划的制订要详细、周密、切合实际。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这里所说的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指规模较大的教育调查组或调查团的组织领导。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调查员要熟悉课题的有关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②调查组内的组织领导。领导组内的人员要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和制度。

③调查组以外的组织领导。主要是要争取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及有关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合作。调查前应派人或写信与调查对象联系,取得他们同意。

14.一个好的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

(1)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确定目标决定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2)—个好的假设,是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理论的前阶,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核心。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确定目标决定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②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根据确定目标的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而假设得到观察、实验的支持,就会发展成为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③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总之,课题研究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在未经实践检验之前只具有科学假设的性质。教育研究是探求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内部结构及其起源、发展的规律,一旦有了好的假设,研究者就能根据确定目标的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而好的假设得到观察、实验的支持,就会发展成为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样,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15.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答案】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这里仅

介绍几种基本方法。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各种教育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①准,高的查准率。

②全,高的查全率。搜集的资料小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全面又系统。

③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④快,要迅速。一个准确度高、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如果检索速度慢了,耽误了时机,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要在准、全、深基础上做到快,就要学会利用各种类型的检索性工具书。

检索性工具书是比较完备的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内容比较概括,以供检索文献线索时查找的图书。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工具书数以万计,仅辞典80年代以来就有两千多种,书目索引10万多条。常用的检索性工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等。也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及手册。

16.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

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17.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有:

(1)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下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结构型问卷,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2)非结构式问卷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3)非结构型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式问卷有限定的答案,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把数据列成表通常比较简明、耗时少。结构式问卷可能存在限制答卷者回答广度的缺点。

18.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三、论述题

19.举例说明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

【答案】比较研究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

比较研究早在纪元前就得到了应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曾对158个城邦政制(宪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写出了著名的《雅典政制》一书。但比较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19世纪以后。

(1)据国外学者的考察,一般认为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旅游者的传说”。希腊、罗马以及后来的马可•波罗,以直接观察者的立场,将所见到的国外统治者对年轻一代教育的情况所做的“口头描述”。

②记实研究阶段。19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访问,搜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授法资料并作简单类比,以为借鉴。如英国的马瑟•阿诺德(Arnold Matthew1822~1888),对欧州各国考察后撰写《欧洲大陆的学校和大学》的考察报告。还有美国的亨利•巴纳德(Barnard Henry1811~1900),法国的维克托•库森(Victor Cousin1792~1867),他们借鉴外国先进教育观点,研究外国的教育制度,并为本国所用。这是一种带有功利与实用目的的教育借鉴活动,还不能解释现象的种种内在原因。

③分析研究阶段。20世纪前60年期间,受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一批学者逐渐采用了分析教育现象因素的方法。用理性推断法努力探究影响各国教育体制差异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对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刻分析。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阿萨克•康德尔(Kandel.I.L. ,1881~1965)。他采用分析法,根据搜集到的各国情报,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的、功能性分析。分析特定教育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

康德尔认为制约各国教育的一大因素是民族主义和国民特性。他还预测,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将会在教育目的和课程上趋于接近,只是各国用于解决教育课题的方法和手段依存于本国的传统和文化罢了。由于过分强调析因比较分析而陷入割裂的非此即彼的形式主义误区,单独抽取因素而整体受到肢解,导致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④多样、综合的系统比较研究方法阶段。60年代以后,比较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的、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定量定性资料深入分析认识变革中的教育结构,确定各种因素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求更科学、更精密的方法。

(2)当今,比较研究方法面临的挑战表现在:

①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将单一国家或个体作为唯一研究的框架,更强调区域性大型研究;

②强调以群体为研究对象,要求改变过去那种线性单向的输入或输出的二元比较研究格局和简单的归因分析,更强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分析,要求跨文化多学科的参与;

③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对量化方法的盲目迷信。更关注实际的生动丰富的教育实践和过程的定性研究,同时注意定量分析。而新的研究热点的出现,逐步改变了研究的方向,比较研究方法必须现代化、科学化。

20.在教育研究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试论述应如何控制这些无关变量?

【答案】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除

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

(2)恒定

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常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采用恒定方式控制无关变量的通常采用: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选择智力、性别、年龄、程度相同的被试进行;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按照同一的研究程序、同一的研究步骤进行。

(3)均衡

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 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 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 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他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

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 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

(4)抵消

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量,由于重复测量,练习、迁移、干扰、疲劳、 热身等作用会影响因变量的测量效果,研究者可以采用抵消的方式来控制这类无关变量。例如在一项关于比较A 、 B 两种训练方法效果哪个更好的实验研究中,A 、B 两种训练方法无论哪个先做,都会对后做的效果产生影响。研 究者可以采用一组按照A 、B 顺序安排实验,另一组则按照B 、A 顺序安排实验,最后将两组A 的实验结果相加, 两组B 的实验结果也相加,再对A 、B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通过轮组设计可以抵消实验顺序的影响。

(5)随机

随机是科学研究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随机化控制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随机化指被试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分配实验处理等。通过随机化可以控制大量的无关变量,通过随机化可以把研究中的很多差异平均地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去,从而创造均等。只要在研究中采用随机化程序,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关变量,无论无关变量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都可以假定为是相等的。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研宂者应该首先考虑采用随机化控制,尤其是在无法确定有哪些无关变量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或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控制无关变量时。

(6)盲法

被试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当然要严格控制。有时,被试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了解实验真实意图,有可能作出反常行为。有时主试也是无关变量,也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如主试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态度、情绪等都会影响被试的学习、记忆、学业成绩、心理测量等。甚至主试的偏见、期望不但会影响作为人的被试,也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作用。当主试知道谁在实验组,谁接受了实验处理,会有意无意地给予某些暗示,赋予某种期望,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盲法是指采用隐蔽手段,控制实验参与者的偏差或期待的一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如果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称之为单盲。

如果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些人接受实验处理,哪些人没有接受实验处理,也不知道实验设计者真实意图,称之为双盲。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还有很多方法。例如,采用不同的实验配组形式和不同

的实验设计模式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采用多主试或电脑主试对实验者效应进行控制;还可以采用统计手段对被试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控制等。总之,从无关变量的来源上,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研究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控制;二是对被试的个体差异进行控制;三是对研究者或主试在实施研究中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进行控制。

一、选择题

1. 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 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

A. 标准差

B. 方差

C. 标准分数

D. 相关系数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是指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方差是指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分数是利用线性转换的原理,将一组数据转换成不具有实质的单位与集中性的标准化分数;相关系数是指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包括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二列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等。相关系数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并不能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B 两项的取值为正数;D 项,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2. 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 )。

A. 题目、内容:、引言、正文及注释等部分

B. 题目、内容:、引言、正文及结论等部分

C.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及附录等部分

【答案】D

【解析】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3. 群体科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

A. 以专业为基础的学科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B. 结合教育的主观、客观实际,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二级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C. 以教育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D. 以教育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答案】B

【解析】群体科研的基本类型包括:①以专业为基础的学科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②以教育实

际问题为中心,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③以教育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4. 下面有关教育研究假设基本类型的表述,( )是按照假设的形成划分的。

A. 归纳假设、演绎假设、研究假设

B.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C. 归纳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D.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研究性假设

【答案】A

【解析】按假设的形成可分为:①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②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③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按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①描述性假设,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②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③预测性假设是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5. 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 —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6. 总体参数估计分为( )。

A. 概括估计和详细估计

B.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C. 具体估计和抽象估计

D. 理论估计和实际估计

【答案】B

【解析】总体参数估计分为两种,一种是点估计,这是在不知道总体参数时,用一个特定的值(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另一种是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7. 英国学者认为教育比较研究方法分为( )。

A. 经验范倒法、历史和解释法

B. 同类比较研究、异类比较研究

C. 纵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

D. 定性分析比较、定量分析比较

【答案】A

【解析】英国学者把它归纳为经验范倒法、历史和解释法;我国学者们一般将教育比较研究法分为以下三类:根据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分为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分为纵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根据所有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

8. 下面对于无关变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

B. 与研究主体没有主观联系的变量

C. 与研究主体没有客观联系的变量

D. 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主观和客观变量而言

【答案】C

【解析】无关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9. 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

A. 预见性

B. 精确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答案】C

【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

10.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不包括( )。

A. 哲学认识论、科学技术发展

B. 国民的基本素质

C.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D. 相关学科的发展、社会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哲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去

研究事物,提供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原理;②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具有一定影响作用;③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正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④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信息科学、创造学、数理逻辑及模糊数学等,作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其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⑤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同样有深刻影响。

二、简答题

11.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哪些特点。

【答案】(1)问题必须有价值

问题的价值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选定的问题不仅要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而且要对相关其它领域有高的外部价值。

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应考虑两个基本方面:

①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①选题现实性的表现

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②选题科学性的表现

第一,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第二,选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

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5)问题要有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问、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要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③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因为各方面可控、不可控原因而出现很多问题,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沦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做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

12.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答案】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封闭式问卷包括以下几种问题型式:

(1)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

示例:

你是班主任吗?

A. 是

B. 否

(2)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做上记号。

示例:

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 新闻类

B. 影视剧类

C. 体育类

D. 广告类

E. 谈话类

F. 歌舞类

G. 少儿类

H. 其他

(3)排序式。

示例:

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13.简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所述:

(1)教育调查报告

一般而言,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共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①题目

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②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必须交待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③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教育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

④结论和建议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结论必须客观、真实。提出的观点、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全面地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⑤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的编制要防止杂乱和过于简单。

(2)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①题目

题目是研究报告的主题思想。题目要简练具体,能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②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前言的文字要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便于人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该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a. 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b. 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c. 实验的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因素的实施及条件控制等;d. 实验的程序,通常涉及实验步骤的具体安排,研究时间的选择;e. 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方法部分的结构应周密,条理要清楚,用词要准确明白。

④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a. 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对研究中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第二,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基础上,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或结论。

b. 结果部分撰写的要求:第一,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第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第三,资料翔实,层次清晰,前后连贯,文字准确简明。

⑤讨论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a. 讨论的作用:第一,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对结果中不够完善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为得出结论铺平道路。

b. 讨论的基本内容:第一,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第二,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第三,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本实验研究中尚未解决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以及如何推广研究提出建议。

⑥参考文献和附录

报告的末尾,应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参考文献的排列:在期刊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的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在书籍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及页数。

(3)学术论文

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将获得的科学研究新成果写成的文章就是学术论文,其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①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a. 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b. 综合论述性论文;c. 预测性论文。

②学术论文的结构

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六个主要部分:

a. 标题

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向读者说明研究的问题及意义。一个好的学术论文题目,一般应符合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方向、范围和深度;二是文字简练,具有新颖性;三是便于分类。

b. 内容内容:

内容: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它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

c. 序言

序言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简介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三是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d. 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现,因此在整个论文中占极重要地位。正文的书写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可靠以及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论据要丰富充实,论证要遵循一定逻辑思维的要求,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分出层次,条理清楚,以体现研究的力量。

e. 结论与讨论

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讨论是从理论上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f. 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文末注、文内注以及书后注。其引用文字要求注明出处,转引的要说明是采用了别人的某理论观点或事实材料。

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有完整准确的出处,以便于读者查找。参考文献的呈现应按规范的格式要求。

③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规范性的学术论文,体制规格上要求严格,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但论文内

容上主要反映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经过几年的系统的专业学习,进行某方面研究的结果。

a. 学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本科学业期满,考核学生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性独立作业。它的撰写带有基础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系统阐述某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具体问题。学术性、创造性方面不作过高要求,但论点要鲜明,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论据充足,论文体制要完整。

b.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总结性作业,分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一定学术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某一研究课题做出比较全面、透彻和系统的分析,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的某个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学位论文是科研成果的直接表达,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内容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引言和评述、主要内容、结果的讨论、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内容:应是中英文对照。

以上便是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详细阐述,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和实践。

1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増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⑷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

判者的差异),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性的一个无效评价。

(5)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被试前测成绩过优或过劣,则在后测时成绩都有自然向群体平均值靠拢的趋向(集中趋向)。对这种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不加分析,易产生错误结论。

(6)被试选择

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在研究处理前,选择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

(7)被试的缺失

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15.试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答案】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整个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实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选择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要清楚地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种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为了使这一理论系统分析更切近客观实际,需要做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充分的讨论。

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

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认识的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区分什么是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什么是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同时给出实验误差范围的估计,才能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同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扩大使用范围。

16.简述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的特点。

【答案】定性分析作为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

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是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主要是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 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是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性。也只有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加以分析,才有可能揭示教育过程各组成部 分之间内在的关系、过程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透过表面深入到内在本质. 说明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真正原因。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通常以书面文字或图 片等形式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是在自然场合,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得来的 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定性分析的资料来自小的样本以及特殊的个案,而不是随机选择和大 的样本。正由于此,决定了定性分析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且需要量的资料补充。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在分析程序过程上,定性分析不同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有一个标准化程序,使用数学方法作出一个量的刻划,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判断, 具有逻辑的严静性和可靠性。而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 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归纳分析有个不同于演绎分析的一般程序。演绎分析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搜集能检验假设的资料或事实,将事实与假设加以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而归纳分析却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定性分析的客观性基于对所研究对象是否有丰富的台乎实际的材料,不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性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观察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同时研究事物的特例,找出相异之处及其原因。

(5)定性分析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很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主体一定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若干差异的存在以及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体验色彩,从而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开这一特定情境,一定的教育现象就不会发生,这就是背景的敏感性。因此定性分析很关注对背景的分析。

17.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②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③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处于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在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

③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部分)肯定或否定。

18.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而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杰出的教育理论著作。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或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部具体经验而轻理论思维,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都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者的分歧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深入,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识论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起着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作用。同样,方法论上的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的对立,也推动着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论的发展,成为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定。并且它们还相互促进着各自的发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在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等问题,但毕竟是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裴斯泰洛齐还是赫尔巴特,正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从“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教学任务、课程,从观念的运动统觉原理论证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正是他对教育科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当时,不少教育家开始进行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创办“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已不同于直觉的观察方法,它是变革现实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方法的采用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尽管当时的教育实验方法还是验证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假设一一实验)是笼统的、定性的,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分析手段。

三、论述题

19.试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沦,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的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闸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独立探讨,不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工作。当然,所谓创新,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要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①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

②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③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尤其是学术论文,是规范性的理论艾章,区别于新闻报道、小说、散文及政论文,必须强调科学性,严谨性。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对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如果不重视事实材料的论证作用,东拼西凑,空洞说教,铺陈现象,不加选择鉴别,集纳式的举例,同样是写不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因此,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关键问题。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王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愿望任意。剪裁”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量与质把握得当;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点,选择论据,概括出结论。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入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恃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伸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作者的原意,文献的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史献中选择最典型的、富有说明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会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肿拖沓。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所谓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鲜明,无论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则要求语言要讲求文采,不要生硬地宣布真理。我们要在忠诚准确基础上讲文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我们应有好的文风,那种强词夺理、盛气凌人,或闪烁其词、言不达义,或人云亦云、言无新意以及言过其实和言不由衷,都是应该反对的。

总之,在学术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通过自身的修养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通过删烦去冗,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述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整个科研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养。

20.结合实际,试论述面临复杂的教育现象,研究者如何灵活地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

【答案】面临复杂的教育现象,不可能建立一个囊括一切的理论研究模式,需要的是研究者要了解理论模型的建构和运用,结合研究课题努力去实践和掌握,从而灵活地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立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搜集完备准确的有关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 教育的现实问题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只有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有普遍性、全面性、时代性的重要理论研究问题,才能突破原有理论旧的格局,重新构造学科新的体系。比如,8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教育与发展,教育主体与主体性,实践活动与教育认识等问题的探讨,要求从教育实际中发现内在结构及其相关关系,这些局限于对各学科原有概念理论的评论、注释式研究是不可能实现对原有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和超越的。脱离重大现实问题而抽象地把握教育规律,是造成对教育规律简单化、形式化、教条化理解的主要原因。

同时,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以客观真实的、全面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作为概括对象,才有可能达到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必须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新的事实,才能在新的水平上进行理论刨遣。这里需要的是理论思维的概括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列举或堆砌所有的事实细节。面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前人积累的正反经验,必须抓住关键性材料和有代表性的材料,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相互关系,因此必须作科学的比较分析。

(2)合理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使形成的理论具有科学性、清晰性,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着眼点,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的研究角度和基点并以此入手逐渐达

到对研究对象总体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论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能否最终取得。

要找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

①首先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教育理论流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线索。如在现代教育思潮中,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与近代卢梭、杜威等人的研究有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但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思想都有了较大的不同,且处于更深的理论层次。当代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世界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当前研究愉快教学,只有把愉快教学放到当代国际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背景中,才能了解愉快教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才能真正掌握愉快教学的实质,而不至于在实践中被歪曲和庸俗化。

②要有对教育现象本质问题的深刻洞察。比如当前关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教育体制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使教育体制能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商品经济给予教育发展的正负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将关注点只放在教育能否商品化,教师劳动性质是否具有商品性等问题上,这实际上并没有抓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抓准了问题的实质,这些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3)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

进行理论研究,概念必须准确,尤其是基本概念应该具有严格规定的含义(包括特征和条件)。准确的概念及理论假设的形成正是一个学科基础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概念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会导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自相矛盾和随意性,并为某种空洞、抽象的议论和无休止争论创造条件。教育领域内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往往是由于对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交锋,结果争论也深入不下去。

为了保证教育科学基本概念的概括度和清晰度,要重新研究某些概念的内涵,删除歪曲认识的、表述不确切的术语;对那些从其它领域借用的概念术语要赋予教育内容并加以实施,不能照搬和滥用;对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新术语及概念范畴,则要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要在全部概念中把构成这一理论范畴的骨架概念挑选出来以形成概念系统。那种单独抽出一些概念,是构不成理论的,只有将概念放在彼此有内在联系的概念体系中并得到合理阐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科学理论。正因为如此,理论研究中形成研究假设就十分重要了。

(4)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

认真考察目前所建立的若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可以发现不向程度地存在范畴体系不严密的问题。这固然反映人们对某个教育问题的把握水平,但其中也反映认识方式上的偏颇。目前有一种倾向,似乎只要引进某些新概念,有一个新思路,便可提出某一个学科体系,并不认真审思这个体系内在结构的合理。我们知道,理论研究中进行概括有三种基本的逻辑渠道,一种是整体把握方式(把握时代的整体性),第二种是普通性概括方式(通过分析寻找共性),第三种是典型概括方式(对特定领域的分析以寻找特殊性)。无论哪一种概括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的客观性、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全面、真实和充实,而不能玄和虚。

理论体系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制约:

①所研究领域的科学理论的有关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理论得到较好的总结和概括;

②要把握这些理论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层次结构;

③恰当地运用逻辑方法,寻求事物问的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而又互斥关系,使体系的逻辑符合客观事物结构的合理性。关于理论体系建构中的逻辑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论述。

(5)对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检验

由于研究者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不同,或由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研究者主体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表现为理论框架和语言系统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描述上的差异,也可能表现为使用范围和说明程度方面的水平差异,加上客观事物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引起的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变化,即认识的相对性,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理论研究成果包含有多大的客观度。因此,对形成的理论进行检验就成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6)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

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论文写作提纲实际是对论文基本构思和总体布局的设计。写作提纲的拟定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明确论点及论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论文的重点及

范围。

如果说,传统的理论研究由于经验性、思辨性和个体性而带来了一定的局限,表现为主观、片面和表面地看问题,那么,现代的理论研究则强调客观、全面、本质地看问题,强调系统整体地研究,使理论分析到位,从探层次(规律性认识的层次)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做到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的统一。

一、选择题

1. 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

A. 科学性

B. 推测性及表述的明确性

C. 可检验性

D. 科学的世界观

【答案】D

【解析】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具有:①科学性。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②假设本身正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③表述的明确性。研究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④可检验性。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验证推测性的正确程度和可靠性。一个原则是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

2. 下面( )不属于实证研究。

A. 教育调查

B. 教育观察、访谈、测验

C. 文献综述

D. 教育实验

【答案】C

【解析】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3. 选题的实践基础是( )。

A. —定的事实依据

B. 客观真理

C. 主观意愿

D. 实践基础

【答案】A

【解析】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

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4. 实验研究的重点放在( )。

A. 变量之间的关系

B. 阐明教育理论

C. 解释教育现象

D. 阐明教育事实

【答案】A

【解析】在实验研究中,重点应该注重变量之间的关系。

5. 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

A. 前实验

B. 真实验

C. 验证实验

D. 准实验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是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6. 下面关于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辩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B. 是在己有的主客观现实材料的基础上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C. 是在理性与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思维活动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D. 是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使教育的现象和本质得以深刻的揭示

【答案】A

【解析】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并且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

7.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一般包括( )。

A. 题目、内容:、引言、正文及注释等部分

B. 题目、内容:、引言、正文及结论等部分

C.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 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等部分

【答案】C

【解析】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对该实验的总结与推广起着重要作用。其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8. 实验研究的情境和被试的代表性主要影响实验的( )。

A. 内在效度

B. 外在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答案】B

【解析】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对外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其一是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其二是实验情境对被试的影响。

9. 下面有关历史研究法局限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历史文献的搜集和考证比较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B. 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失误。

C. 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质的分析。

D. 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答案】C

【解析】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史料的分析取舍,又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失误;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10.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

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二、简答题

11.简述取样的基本方法。

【答案】取样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灵活选用。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四种:

(1)简单随机取样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①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②简单随机取样的局限: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③简单随机取样有两种具体方式:

a. 抽签。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

b. 随机数目丧。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系统随机取样,由于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较,抽样误差要小些。如果把其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特征的变异度大小或増减程度依次编号,进行系统抽样,其结果常与分层抽样差别不大,但它又有比分层抽样设计更简单的优点。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常被采用。

系统随机抽样,要考虑研究总体的情况。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考试试卷,男生单号,女生双号,那么,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抽取的样本只有一个性别。

(3)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 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即按总体中具有各类特征的对象所占的比例,在总体中随机抽取同样比例的样组成分的取样方法。

①适用条件及特点: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要使抽取的样本能客观反应总体的结构特征,就可以采用类型取样。这种取样方法兼顾了总体的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观测单位,因而获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分几层,如何分层,要根据已有研究进行。关键是一定要

根据总体情况。因此,分层是以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为依据的。

②采用分层取样的步骤:

a. 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b. 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

c. 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 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4)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教育实验中,考虑到教师学生的配合等问题,有意地选定研究班级而不打乱原教学单位,所以它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必须看到,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一般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我们在选定研究学校和班级时,必须十分谨慎。

有意抽样法(按目的抽样),如研究特殊儿童(聋哑、盲弱视、弱智)学习特点,或超常儿童的学习特点,那就必须以特殊儿童作为抽样对象(叫有偏取样)。

抽样的标准、方法以及抽样大小是否适合,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程。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是研究工作开始时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还应该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特点选择不同取样方法。无论何种取样的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抽样误差,研究人员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干扰,保证样本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总体,并能通过定的计算检验样本的代表性程度。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我国学者在对取样方法进行研究时还提出了“随机取样”与“非随机取样”,“概率抽样设计”与“非概率抽样没计”的分类法,并对非随机取样、非概率抽样进行具体分析,为我们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应该遵循的要求。

【答案】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一般而言,检索文献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基本掌握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的问题,分歧意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著作、主要倾向。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3)勤于积累

研究者应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读书治学的能力,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还要善于做内容:、札记、卡片,编制自己的文摘、提要、综述,建立个人资料

库,同时又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

由于文献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对文献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要舍弃成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对资料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力和敏感性,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13.简答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答案】所谓方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是指在研究什么样类型性质的教育问题时才能运用历史研究法。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学原则方法的演变,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等。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杜威等,我国从孔丘到朱熹、王夫之以至陶行知,历代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教育家,他们在各自教育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侧重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这类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各历史阶段不同思潮和流派的特点,对教育实践所起的作用和对后世教育制度以及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思潮和流派论争、融合演化的规律。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我国及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沿革中都有较完备、系统的教育制度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模式。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古代官学与私学,古代书院与学术文化,考试制度,

近代留学制度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发展沿革可进行各种专题研究。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这方面侧重对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如各国教育制度问题,外国高校职能的演变,各国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教育立法问题,少年儿童智力发展问题,教育实验与测量问题,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问题,课程理论以及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模式问题等等。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如少数民族教育史,古代的科技教育、农业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军事教育、民主文

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古代的幼儿教育、女子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古代对外教育交流等。

综合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和新的项目的开发,同时,在历史以及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现状的思考,更新,更科学合理,以及更符合人类教育科学发展的项目会在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

14.简述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答案】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内涵。同时研究目的也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3)取样强调代表性。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

(4)抽取样本容量合理。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15.简述科研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科研群体,是指将相同专长或不同专长的人组织成课题组进行科研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1)在同一群体中,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课题。

(2)群体内组成几员在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专长。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风格,从而形成异质互补的趋势。

(3)群体不是单个人的简单集合体,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及行为规则,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动,从而在组织体制上保证科研群体的正常运转。

(4)群体由理论基础宽厚扎实,有丰富经验,作风正派,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并在群体内形成一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骨干研究力量。

群体科学研究,由于人员结构合理,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

应,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能承担难度大的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从一个研究方向迅速转到相关的另一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尽快地出成果。群体科研,有利于建设、发展学术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迅速増长经验和才干。

16.教育科学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1)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开展教育科研,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途径。

(2)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教育工作者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3)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通过教育科研,能够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形成学校的“拳头产品”,从而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4)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素养。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可以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从培训角度看,参加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培训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5)开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教育科研可以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信息,可以进行超前论证,可以开展实验探索,提供科研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6)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17.简述教育研究能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众所周知,研究者应结合研究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它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1)定向能力

研究者应具有在大量教育问题中准确地抓住今后有发展前途的两三个研究方向的胆识,不仅能准确判断某个课题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而且也能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能不能做。这种科学的预见,

即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

(2)理论思维能力

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把某个教育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并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同时善于从一个基本思想导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善于从理论上思考教育问题。

(3)创造能力

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研究者要善于借助直觉、联想和想象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富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

(4)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教育现象的物质活动能力。

(5)评价分析能力

即综合力和判断力。包括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他人所进行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评价分析。

(6)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应该看到,组成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六种能力,每个人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教育的理论研究,而有的人则可能在进行教育实验操作性研究方面更具有特长。如何从教育科研能力结构中推论出教育科学研究的风格类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十分有意思的课题。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学习教育研究知识到形成科研能力,中间经过了两个转化:一是在初步实践基础上将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研究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将科研技能转化为研究能力。

18.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②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官方app下载地址:http://w.363322014.com/2.html


将更新更多的内容,请关注研究生考试网站(http://w.363322014.com/)

相关题目:

搜索查找您要的: 教育


希望对您有帮助,分享给朋友,点下面用搜索功能,找到你想要的!

下载考研资料

关键词:教育导论题库

圣考研网购买